我們可以從如今已經成功的創業者身上去尋找一些共性。分衆的江南春、盛大的陳天橋、網易的丁磊、百度的李彥宏、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茲、史蒂夫‧賈伯斯等都具備一些共同的成就其事業的特點。
首先他們充滿激情但又非常理性,他們不是單純地享受創業過程,他們更是爲了一個好的結果。他們做的都是自己最愛的事情,所以能夠全力以赴,每天工作量極大卻不知疲倦。他們是自己產品和服務的最好的改進者,關注的同時不斷去創新。
創業者需要具備的十項能力
1. 強烈的欲望
「欲」實際就是一種生活目標,一種人生理想。創業者的欲望與普通人欲望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欲望往往超出他們的現實,往往需要打破他們現在的立足點,打破眼前的樊籠,才能夠實現。
所以,創業者的欲望往往伴隨著行動力和犧牲精神。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因爲想得到,而憑自己現在的身份、地位、財富得不到,所以要去創業,要靠創業改變身份,提高地位,積累財富,這構成了許多創業者的人生「三部曲」。
因爲欲望,而不甘心,而創業,而行動,而成功,這是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走過的共同道路。
2. 超乎想象的忍耐力
在創業的路上,付出怎樣的代價,付出怎樣的努力,忍受了多少別人不能夠忍受的憋悶、痛苦、甚至是屈辱、這種心情只有創業過的人最清楚!有多少人願意付出與他們一樣的代價。
對一般人來說,忍耐是一種美德,對創業者來說,忍耐卻是必須具備的品格。
對創業來說,肉體上的折磨算不得什麼,精神上的折磨才是致命的,如果有心自己創業,一定要先在心裏問一問自己,面對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你有沒有那樣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與「精神力」。如果沒有,那麼一定要小心。對有些人來說,一輩子給別人打工,做一個打工仔,是一個更合適的選擇。
3. 開闊的眼界
對於創業者來說,只有真正見多識廣。廣博的見識,開闊的眼界,才能有效地拉近自己與成功的距離。衆多成功創業者創業思路的幾個共同來源。
第一,職業。不熟不做,由原來所從事的職業下海,對行業的運作規律、技術、管理都非常熟悉,人頭、市場也熟悉,這樣的創業活動成功的機率很大。
第二,閱讀,包括書、報紙、雜誌等等。比亞迪老總王傳福的創業靈感來自一份簡報。1993年的一天,王傳福在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上讀到,日本宣佈本土將不再生產鎳鎘電池,立刻意識這將引發鎳鎘電池生產基地的國際大轉移,自己創業的機會來了。隨後幾年,他成功利用日本企業撤出留下的市場空隙。
第三,行路。俗話說,「讀萬卷書,行千里路」。行路,各處走走看看,是開闊眼界的好方法。眼界的作用,不僅表現在創業者的創業之初,它會一直貫穿於創業者的整個創業歷程。「一個創業者的眼界有多寬,他的事業也就會有多大。」
第四,交友。很多創業者最初的創業IDEA(主意)是在朋友啓發下產生,或乾脆就是由朋友直接提出的。所以,這些人在創業成功後,都會更加積極地保持與從前的朋友聯繫,並且廣交天下友,不斷地開拓自己的社交圈子。與朋友們進行腦力激盪,就能夠不斷地有新點子。
4. 善於把握趨勢,又通人情事理
勢,就是趨向。做過期貨的人都知道,要想賺錢關鍵是要做對方向,這個方向就是勢。比方說,大勢向空,你偏做多;或者大勢利多,你偏做空,你不賠錢誰賠錢!反過來說,你就是不想賺錢都難。
勢分大勢、中勢、小勢。創業的人,一定要跟對形勢,要研究政策。這是大勢。很多創業者認爲政策研究「假、大、虛、空」,沒有意義。實則不然。對一個創業者來說,大到國家領導人的更迭,小到一個鄉鎮芝麻小官的去留,都會對自己有影響。
在政策方面,國家鼓勵發展什麼,限制發展什麼,對創業之成敗更有莫大關係。某個行業、某類型企業,國家正準備從政策層面進行限制、淘汰,你偏趕在這時一頭撞了進去,一定會失敗。
中勢指的是市場機會。人們現在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可能決定了你創業的方向。小勢就是個人的能力、性格、特長。創業者在選擇創業項目時,一定要找那些適合自己能力,契合自己興趣,才有利於做持久性、全身心的投入。
一個創業者要懂得人情事理。老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創業的首要目的是爲了合理合法地賺錢,不是爲了改造社會。改造社會是等你發達以後,還需要你有那樣的興趣。
創業是一個在夾縫裏求生存的活動,尤其處於社會轉軌時期,各項制度、法律環境都不太健全,創業者只有先順應社會,避免在人事出問題。作爲對照,很多原先很厲害的外資企業,認爲本地人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只有外來和尚才能念好經,現在也都認識到了人才本地化的重要。因爲本地的人才更能按照「本地的規矩」做事,也就是說更能入鄉隨俗。
5. 敏銳的的商業嗅覺,即商業敏感性
創業者的敏感,是對外界變化的敏感,尤其是對商業機會的快速反應。
地產商潘石屹現在是商場的紅人,潘石屹成爲紅人有他成爲紅人的理由。有誰能夠從別人的一句話裏聽出8億元的商機,而且是隔著桌子的一句話,是幾個不相干之人的一句話?
1992年,潘石屹還在海南萬通集團任財務部經理。萬通集團由馮侖、王功權等人於1991年在海南創立。馮侖、王功權都曾在南德集團做過事,當年都是「中國首富」牟其中的謀士。萬通成立的頭兩年,通過在海南炒樓賺了不錢。1992年,隨著海南樓市泡沫的破滅,馮侖等人決定將萬通移師北京,派潘石屹打前鋒。
潘石屹奉馮侖的將令,帶著5萬元差旅費來到了北京。這天,他在懷柔縣政府食堂吃飯,聽旁邊吃飯的人說北京市給了懷柔四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標,但沒人願意做。在深圳待過的潘石屹知道指標就是錢,他不動聲色地跟懷柔縣體改辦主任邊吃邊聊:「我們來做一個行不行?」體改辦主任說:「好哇,可是現在來不及了,要準備6份材料,下星期就報上去。」
潘石屹立即將這個信息告訴了馮侖,馮侖馬上讓他找北京市體改委的一位負責人。這位主管說:「這是件好事,你們願意做就是積極支持改革,可以給你們寬限幾天。」通過各種關係,潘石屹找到中國工程學會聯合會和中國煤炭科學研究院作爲初始的合作單位。萬事俱備,潘石屹用剛剛買的手機打電話問馮侖:「準備做多大?」馮侖說:「要和王功權商量一下。」王功權說:「咱們現在做事情,肯定要上億。」
潘石屹在電話那邊催促馮侖快做決定,馮侖就在電話那頭告訴潘石屹:「8最吉利,就註冊8億吧。」北京萬通就這樣,在什麼都沒做的情況下,拿到了8億的現金融資。
這就是潘石屹那個「一言8億」的傳奇故事。潘石屹能賺到這筆錢不是出自偶然,而是源於他的商業敏感。
(資料來源:meet創業小聚, 首圖來源 /
internetassociation via flickr)
全文:https://goo.gl/SwyVFs
——————–
「半杯水創業」
一個學師未滿,虛懷若谷的創業故事。
#創業資訊 #創業
想在數碼市場取得優勢?
致電查詢:(852) 3110 8262
了解詳細: www.facebook.com/Half.Empty.HK/